丽江成功创建为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记者从国家民委网站获悉,为激励先进,示范引领,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过严格评选,国家民委决定命名兴安盟、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南宁市、柳州市、贵阳市、六盘水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拉萨市、林芝市、兰州市、天水市、吴忠市、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阿克苏地区等市(地、州、盟)和其他地区、单位共个,为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命名有效期5年。其中,丽江市及宁蒗彝族自治县上榜。
国家民委希望被命名的地区和单位珍惜荣誉、再接再厉,积极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着力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打造创建工作升级版,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期节目走进楚雄双柏县法脿镇雨龙村委会李方村。位于云南省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是红河源头的重要生态屏障,享有“滇中绿海明珠”的美誉。从县城出发沿着省道晋云线走35千米,到达白竹山风景区腹地一个青山绿水环绕的彝族村寨——李方村。李方村隶属于双柏县法脿镇雨龙村委会,背靠省级自然保护区白竹山,夏天马缨花盛开时一片姹紫嫣红,山间常常云雾缭绕,双柏县“白竹山”牌系列茶叶分别获得国家级金、银奖项。村民全部是彝族罗婺支系人,主要有“李、张、普、佘”四个姓氏,其中张姓人家最多,有20多户。
嘉宾:雨龙村党总支书记张天华
浓郁的民族文化刘建
雨龙村委会李方村村民小组位于云南省楚雄州双柏县境东部,地处州级自然保护区白竹山腹地,全村共有村民51户人,少数民族人口人,占总人口的93.18%,属彝族锣婺支系。李方村环境清幽,生态良好,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是双柏彝族“大锣笙”文化和毕摩文化的传习地之一,其彝族传统民俗和文化较为独特,先后获得多项荣誉。
年被评为“省级民族团结示范村”;年被列为“州级彝族文化保护区”;年被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列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年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年被评为“州级文明村”;年被评为州级“清廉村居”。
李方村彝族文化底蕴丰富,是双柏县“三笙”文化之一“大锣笙”的发祥地。年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敬一丹一行在李方村拍摄的《与虎为伍的人》专题片,以及年7月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乐游天下》栏目组一行到当地拍摄以火把节大锣笙为主的专题片的播出,让李方村揭开神秘面纱展现在世人面前。
“大锣笙”是古代彝族罗婺人流传下来的一种祭祀兼娱乐的原始图腾舞蹈,跳大锣笙在双柏县民间俗称“跳锣”,在彝族传统节日火把节期间举行,至今流传于双柏县者柯哨、双坝、李芳村、桃园、麻栗树等彝族村寨。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情况
加强基层设施建设:先后实施了新农村建设、传统村落改造、少数民族特色村、民族团结示范村等多个项目,共投入资金万元,重点实施了村间道路硬化、特色民居改造、“大锣笙”祭祀广场、传习广场、表演广场、村庄文化活动广场、传习广场浮雕墙、民族团结文化走栏、村庄美化亮化工程、畜禽集中养殖工程、排污排水工程、古井修复、古树保护、“大锣笙”传承培训等仔项目。通过项目实施,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让李方村成为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宜居乡村。
用心用情奋力推进创建:一是实施好民族团结示范工程,创建民族团结示范户5户,其中养羊户2户,农家乐3户,完成特色村寨简介碑1座,建设游客接待中心平方米,新建设文化活动室平方米,民族团结文化走栏米,彝族古典古训牌,促进村美家和民族大团结。二是评优创先促团结,努力推进文明村创评工作,打造好美丽庭院、小康庭院,实现“十星级”文明户创评、家风家教创建全覆盖,打造淳朴、友善的团结氛围;三是建设清廉广场,成功创评州级“清廉村居”。
下一步发展方向
在下步工作中,将结合“旅游白竹山,绿色茶银行”的发展思路,努力实施抓产业促经济,抓发展促团结的工作计划,紧紧抓住李方村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优势,在李方村乡村振兴战略中,唱好“三旅”曲,提升精气,全力促进李方村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唱好〝文旅”曲,着力提神大锣笙这一民旅文化之神,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业,从观光民族文化向体验民族文化的转变,真正做到让客人来得了,住得下,玩得——进一步促进民族在团结、大融合。
唱好“山旅”曲。依靠白竹山独特的原始森林这一资源,抓住县委政府“清凉世界,白竹花海”开发战略,大力发展农家乐,民宿产业,扩大绿茶种植,念好“山字经”,唱好“茶之韵”,普写“茶旅篇”,将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思想落到是处,惠及民众。
唱好“产旅“曲。深入开发彝家美食之源,努力实施“三个一批”,全力做好“一村一品,一户一业”产业发展。
绘好“风景画”。白竹山自然风景幽美,森林植被优越,其绿色背景,衬托出李方村的神秘、安宁与祥和,充分利用村规民约、红黑板、村民“一事一议”等制度,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创建城市化乡村人家,形成党员包保、村民参与的机制,加强对古井古树的保护,真正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惠及人民。
绣好“彝彩虹”。进一步挖掘彝服饰刺绣工艺技术,不断发展壮大彝族刺绣产业。
节目制作:左林珏
新媒体制作:左林珏
编审:李霞赵文立
终审:马湘和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