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何湾镇绿岭初中,有这样一位老师,年毕业后,一直在绿岭这块土地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他,职务有变化,但认真教书之心从来没有变化;他,人生有波折,但精心育人之志从来没有打折。他曾被评为“芜湖市扫盲先进个人”,还曾被南陵县政府、县教育局、县教育工会、县文明办分别授予“优秀园丁”“优秀教育工作者”“南陵好人”等荣誉称号。
他就是南陵县何湾镇绿岭初中薛后宾老师。
37年前,薛老师来到绿岭初中任教。“七沟八岭两面坡”很好的形容了当时的绿中状况,校舍破旧,教学设施严重短缺,条件极其简陋。大雨的日子,地面污水肆意,到处流淌,令人寸步难行;连续的晴天,又尘土飞扬,叫人苦不堪言。还有两件事最令人头疼,即买菜和用水。绿岭当时没有菜市场,只有一条露水街,早晨稍微起来迟点,就一根菜也买不到。吃水用水困难更大,座落在斜山坡上的绿岭初中,一无自来水,二打井不出水,住在校园的薛老师只得每天去一里开外的乡政府水井里挑水;赶上大旱,更是起高早,跑远路,欠人情,弄来一两担水。
艰苦的生活没有消弭年轻人的干工作的热情,心中有目标,舍得下功夫,他一心想把学生教好。八四年第一次当班主任,经验不足,他就不断摸索,向老教师学习,向书本学习,埋头苦干,真情付出。学生数学不行,他就帮他们辅导数学;学生物理不好,他又帮他们辅导物理;甚至语文、英语……没有哪一门功课他对付不了,简直成了妥妥的“全才”老师。他以校为家,和孩子成天泡在一起,交流感情,辅导学习,攻克难关,畅想未来,就连周末寒暑假也不放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八七年绿中有2人考上芜湖一中,4人考上南陵中学。三十多年前,农村初中考南中谈何容易,薛老师为绿中开了一个好头。
他的默默付出得到社会认可,一九八九年被任命为绿岭乡幸福农初中校长。那是一所条件更加简陋的学校,无院墙,无正规校门,几间又破又旧的平房毫无生气的躺在斜山坡上,横在中间两间教室已被大火烧成断垣残壁,北面稍好的几间给了小学(中小学在一起,但分开吃饭)。常年有人挑着大粪从校园里横穿而过,老牛路过留下热气腾腾的牛粪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不大的学校,竟有四个简易厕所,这是农民自己做的,只为着方便收集肥料,那时偷粪事件屡见不鲜。更麻烦的是那里连露水街也没有,生活上极度不便。当时他爱人正身怀六甲,只得一道前往,在这个啥也没有的学校一呆就是六年。
他一到农中就开始大刀阔斧改变校容校貌,改变教学环境,对校园进行了重新规划和建设。资金不足,上山无车路,他和全校师生利用课余时间肩挑手扛搬砖搬瓦建校舍;众多小厕所有碍观瞻也不利于管理,他动用一切力量做工作,拆厕所,就算是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也必须打下来,这期间辛苦和委屈真是一言难尽。
经过不懈努力,年代连续三年在乡教委组织的综合考评中,薛老师所负责的农初中在教育、教学、教研、后勤等诸多方面均是两所中学第一名,他自己所教的学生在九一年县级化学竞赛中有5人位居全县前十五名,其中一人名列全县前茅。薛老师与当地百姓、学校教职工相处十分融洽,学校各项工作都得到地方百姓的大力支持。其时,他也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多年夙愿。
年,为了迎接省“两基”教育检查,薛老师又被抽调到乡镇教委工作,担任乡镇教委副主任,后又兼任绿岭初中校长,执教初三毕业班化学课。这期间他简直就是个工作狂,天天泡在外面,家里大小事务一律没有时间顾及。终于,绿岭乡“两基”达标在全县首个顺利通过省级验收,绿岭初中教育教学质量飞速提升,赢得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一致好评。特别是和年,教育教学获得大面积丰收,多名学生被南陵中学择优录取,中考成绩连续两年位居全县农村中学第一名,为此,南陵中学专门送来锦旗,全校师生大受鼓舞。
不管是当校长还是当一名普通教师,几十年如一日,薛老师始终立足本职工作,勇挑重担,默默耕耘,教书育人,无怨无悔。他整理资料,精选习题,让自己走进题海,使教学事半功倍,辅导竞赛成绩突出,收获满满,如年全国“天源杯”化学竞赛,薛骏、叶亚雄等多名学生在省市获奖,其中,薛骏同学还获得省二等奖市一等奖。
年,为了响应县委、县政府和县委组织部的号召,年已半百的薛老师和他的爱人毅然奔赴祖国西北边陲县城新疆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第二中学(即和丰二中)支教。他是此次援疆队的总队长,要承担更多工作,辛苦是肯定的,但他无怨无悔,全身心投入,始终牢记援疆使命,努力提高政治觉悟,加强民族团结,积极勤奋工作。
在新疆,他带九年级三个班化学,孩子们活泼可爱好动好斗成绩差,下课活跃,上课也往往控制不住,如何让他们静心学习,提高成绩?薛老师殚心竭虑,寝食难安。为走近学生,走进孩子心灵,让他们安心读书愿意学习。薛老师一方面热切邀请孩子来住处做客,并让爱人烧安徽美食热情招待,加强情感交流;一方面利用节假日走访辅导,无偿帮孩子补缺补差。有一次他骑车去一位民族孩子家辅导功课,半路上摔倒,在坚硬冰冷光滑的冰面上整个人一下窜得老远,半天都爬不起来,一把老骨头愣是疼了两三个月。
除繁重教学任务,援疆老师还要承担其他很多工作,如上公开课、示范课、专题报告、送课下乡,培养青年教师等,还要担任各类比赛评委并作点评,薛老师一律认真对待,精益求精。
在高寒、低压、静电、时差、饮食、思亲等多种障碍面前,薛老师依然圆满完成上级交给援疆老师的各项工作任务。赢得了学校领导同仁高度评价,新疆人民给予薛老师莫大荣誉:和丰县“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援疆教师”,“自治区最美家庭”推荐、和丰县道德模范评选、和丰县廉政楷模评选等等,“和丰零距离”以题为《夫妻教师公里的援疆情》报道了他们的援疆先进事迹。援疆归来,薛老师被邀请到南陵县“道德讲堂”分享援疆故事;年被南陵县文明办授予“南陵好人”称号;年,“集结在党旗下”“微先锋”之一的薛后宾老师回顾从教经历,讲述从教故事,如涓涓细流,没有狂澜巨波,却也浪花朵朵,真切质朴,感人肺腑。随后“南陵先锋”全文登载他的发言,鼓舞和鞭策着他继续砥砺前行。认领一棵树,为小树安个家;捐款献爱心,牵头募善款,促使学校建立优秀学生长效奖励机制……点点滴滴,他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老教师老党员对教育事业的炽热情感,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深刻理解。
这正是:
勤耕不辍绘丽景,春满杏坛花枝俏。
鹤发银丝映日月,碧血丹心育新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