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初夏,雨润百果、千山熠熠、万物蓬勃。国家电投集团新疆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林华在疫情对疆内各行各业造成严重影响的形势下,不忘奋斗初心、牢记发展使命,从三月始,不停地奔波在天山南北,哈密、塔城、木垒、若羌、兵团各地都留下了他与当地政府、企业共谋项目发展的孜孜身影,万千瓦、万千瓦、万千瓦,签署的合作协议成为了新疆公司抢抓机遇、强势突围、奋勇发展、争创一流的“作战蓝图”。
乘风破浪勇立市场潮头
作为新疆公司的“掌舵人”,林华深知企业的发展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对企业的热爱和肩负的责任让他步履不停。时隔20多天,林华与新疆兵团第九师双方初次洽谈时描绘的能源发展蓝图已蜕变为手中签订的《新能源战略发展合作协议》,如此快速的占领优质能源市场靠的是日以继夜对新疆区域能源发展的深入思考、对优质能源开发可行性研判的果敢研判、对新疆公司必将迎来第二次大发展的坚定信念。新疆区域(含兵团各团场)风电、光伏发电市场环境监测评价摘掉“红帽”,新疆公司必须乘着西部大发展的东风抢占先机。
当一份份协议呈现在面前时,林华心里更多的不是满足,而是如何将协议落地为实实在在的项目和效益的思索。每天提前两小时上班已经是他多年的工作习惯,对这余名国家电投职工幸福生活的期许让他不允许自己有丝毫的懈怠。签完协议的第一时间他即刻召集协议项目所在片区负责人召开项目落地专题会,大家各抒己见、共谋良策,以“钉钉子”钻研精神,一致推动项目实现获取、协议实现落地、企业实现发展。为抢抓新能源评价上网政策扶持“窗口期”机遇,林华选派5名优秀干部分别到兵团能源局、商务局、设计院和九师发改委挂职,协调推进项目审批,立志要将新疆公司打造成为国家电投集团新能源发展领域的佼佼者!他信心百倍、志在必行!
强核战疫筑牢保电堡垒
回想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突然爆发,新疆公司项目分布于南北疆14个地州及甘肃、宁夏地区,人员流动性大、接触面广,形势严峻。林华主动挂帅,坚守岗位、坐镇指挥,“疫情防控工作是重中之重,务必要做深做实做细!”他每天与所属单位负责同志逐个通电话,仔细询问、深入了解情况,千叮万嘱、要求务必细化做好防疫工作。“大家辛苦了!要做好疫情防护工作,注意身体!”大年初七,他又深入盐湖东风电场突击检查疫情防控工作,看望慰问一线工作人员,就进一步做好基层疫情防控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新疆公司化工设计院凭借自身技术优势,成为了疆内第一家医用防护口罩(N95)的设计单位,“两天出图纸,5天到设备,14天投产”,一项项行动,一个个实招,有效解决了疆内疫情期间口罩短缺难题,得到了自治区的高度好评,央企的担当又一次在国家大难面前挑起脊梁!
“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和组织推动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保持产业链总体稳定。”2月23日,一场特殊的会议从中央开到了县团级。号角吹响,闻令而动。林华召开专题会议实集团公司21条防疫复工措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按照“因地施策、一企一策、一项一策”原则,“超前领先一公里”做好重点项目、重大工程开工复工安排,四棵树煤矿公司成为疆内首家复工煤矿企业,日均生产煤炭吨,保障了“奎独乌”区域电煤供应。火电、风电、光伏产业在疫情期间也保持了疆内同区域发电量领先的成绩。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疫情面前,林华带领新疆公司全体干部职工齐心协力、共克时艰,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央企的责任担当,在抗疫大考中交了一副优异的答卷。
超前谋划打造高新企业
为不断提升新疆公司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本着“超前领先一公里”的工作思路,林华提前思考、深度谋划于年4月全面启动了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
通过紧抓战略性,打造资料收集“提前预警”。为贯彻落实集团公司战略发展部署,根据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和集团公司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推进会会议要求,不断契合高新技术企业申报项目的运作流程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归纳。同时,在前期的资料收集任务分配过程中,强化收集控制量的检查和各级工作的强度、密度、布设的合理性,各部门、业务线条材料的正确性以及真实性等,通过测验各部门对于“资料板块”的具体化、正确性等与实际数据及要求符合的情况,既能够保证资料收集的完整、及时,又能使各职能部门形成一种相互牵制的机制,极大的彰显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的前瞻性。
以人为本不拘一格选人才
林华深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培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必须建设世界一流的干部队伍,必须高度重视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切实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国家电投新党发〔〕5号文件《关于印发公司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方案的通知》开启了新疆公司干部选拔的新模式。面对企业人才队伍面临的年龄结构亟待优化、政治素质亟待提高、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比较匮乏等三大突出问题。林华提出坚持高起点引进,严把入口关,夯实人才强企的基础。在新兴业务领域及企业经营管理前沿加强高素质人才的配置补充,初步形成了人才总量相对充足、专业布局相对合理的青年人才队伍,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使用构建了坚实的人才储备库。坚持年轻干部“用人所长、用当其时”,把握干部使用“黄金期”。在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凡发展新业务、组建新部门(机构),坚持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年轻干部;凡部门中层干部退出调整时,坚持优先考虑配置年轻干部;严格规范中层干部延退,为年轻干部成长创造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