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聊新疆,就是不一样。
一种食物的成名,除了自身的品质优良,还需要经过时间的沉淀和甄选。骆驼所说的成名不是那种一阵风似的网红,而是历久弥坚,随着岁月流逝,它的名字却越传越远,成为传世经典。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美食林立的新疆,有一道菜横空出世,并随着时间香透关内,风靡中华大地,它就是骆驼今天要聊的新疆大盘鸡。
新疆大盘鸡虽然在新疆的美食界是小字辈,但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传说。传说一位在新疆开车的内地司机,在吃新疆本地小炒“辣子鸡块”时,由于着急赶路,让饭店老板将炒好的辣子鸡块,和面条一起盛出来,由于饭菜加在一起量比较大,老板就用了大号的盘子,最后的结果自然是很好,大盘鸡迅速走红。以至于我在九十年代初回口里时,大盘鸡的名声在山东已然很响了。
关于大盘鸡的来历,现在已经具体到了新疆塔城地区,位于沙湾县的一家饭店,名字大家可问度娘,新疆大盘鸡已于年,被评为新疆十大名菜之一。骆驼对于大盘鸡的来历,并不怀疑,但对于大盘鸡的一些琐事,感觉还是值得一说。
在大盘鸡流行之前,新疆有两道特色美食,一是纳仁面,一是拌面。纳仁面是一种很有特色的食物,以清水煮羊肉打底(肉的选用也可以是牛、马等),羊肉煮熟后捞出,接着用荤汤下面。面熟后盛入盘中,上面放上煮好的手抓羊肉,佐以新切的皮牙子(洋葱),酽酽的热奶茶,味道简直不要太好。面虽然是手擀,但最好的是楸面片,味道劲道还能让汤汁停留在上面,吃起来味道更佳。
拌面,除了新疆其实各地都有,老北京的炸酱面、西北的干臊子面、武汉的热干面都极具特色。新疆拌面的特点一是面的选用,拌面用的面又叫拉条子,不用手擀,而是“盘”出来,盐水和面吃起来劲道,涂上清油醒面面不黏连。十几分钟的“发醒”后清水下锅煮出装盘,在醒制的过程中,开始炒配料,重要的辅料是洋柿子(西红柿)和洋葱,其它的丰俭由人。洋柿子所含的维生素对于西北居民至关重要,而炒熟后的西红柿酱汁颜色鲜亮,味道酸辣刺激味蕾,是拉条子的绝世良配。配料炒出后和面分开上桌,面不够还可以再续。
说完纳仁面和拌面,我们再说新疆大盘鸡的做法。大盘鸡的主料除了鸡,最不能少的是土豆片、西红柿和洋葱、辣椒。很多地方的大盘鸡少了西红柿和洋葱,大盘鸡的味道就少了一半。大盘鸡灵魂的另一半是面片,很多人认为大盘鸡里配的最佳主食是手擀面,但骆驼想说,您最好试试刀削的厚面片,实在不行,揪面片也能凑合,味道和手擀面完全不一样。现在的西红柿大多出自温室大棚,所以炒制时可以加入潘茄沙司,味道会好一些,另外口里的皮牙子辣味有余而香味不足,黄色的皮牙子则相对比较适合。
大盘鸡的因为每份都是整只炒制,又是款汤,所以一般的盘子是装不下的,必须用大搪瓷盘,不锈钢的会影响食欲,毕竟美食也要配美器。第一波的面放在菜之下,端上桌后,可以先尝尝鸡肉的味道,先不要急着吃面,等菜汤把面浸透再吃。第一波的面一般不会太多,吃完后可以再要,趁刚出锅的面热把它和余菜混匀,再大口朵颐,这时吃到嘴里的味道,和第一波的味道是完全不同的。
来到内地后,大盘鸡吃过不少,不过以面条鸡居多,现在大盘鸡也已经扩展到大盘鸭、大盘鹅等,配料也更加丰富,不过一千个人心里,就有一千种大盘鸡,所以我总是怀念新疆的大盘鸡,而且盘子再大,只装得下食物,却装不下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