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一支既政治过硬、本领高强、公道正派、“双强双好”,又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村干部队伍。近年来,为建设一支符合农村发展需要的村干部队伍,塔城地区坚持把村级后备力量作为“源头”工程,制定《村级后备力量选拔培养使用工作意见》,采取村级后备力量“1个月集中培养、3个月挂职锻炼、1个月回炉教育”培养模式,为村级组织注入强劲有力的“源头活水”。
村级组织骨干示范培训班(资料图)
为保证“1+3+1”培养工程参训学员质量,疏通村“两委”班子青黄不接、后继乏人这一堵点,塔城地区打破思维惯性,不拘泥于地域和身份,积极拓宽渠道“选好苗”,从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等群体中,按照每村4—6名标准,建立村级骨干人才库,动态储备村级后备力量名。
“从年起,我们每年从村级骨干人才库中筛选确定名35岁以下、高中以上学历、政治可靠、热爱‘三农’工作、发展潜力大的优秀青年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已集中培养名,部分已经走上村‘两委’正职岗位。”塔城地委组织部副部长田江敏说。
村级后备力量培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仅要“选好苗”,更要“育好苗”“墩好苗”,打出一套务实有效的组合拳,才能达到“1+12”的效果。
集中学习(资料图)
为帮助村干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切实提高能力素质,解决“本领恐慌”问题,塔城地区以农村发展需要和村干部工作需求为出发点,研究制定培养工作方案、搭建培训培育平台,建立60堂精品课程库和32名优秀师资库,围绕每年中心工作,设立6大培训模块,采取专题辅导、现场观摩等方式,开展为期1个月的集中培训。集中培训后,组织村级后备力量跨县市开展为期3个月的实践锻炼,并为每人指定2名帮带责任人,设置不少于3个岗位进行实践锻炼,在实战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实践锻炼后,统一安排培养对象返校进行1个月的回炉教育,采取“实务培训+实战演练”等方式,培养对象上舞台,基层干部当裁判,点问题、找不足、促提升,持续夯实基本功。
和布克赛尔县莫特格乡莫特格村后备力量涂汉明说:“培训不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通俗易懂,非常接地气!授课老师经常用生活中的实例来给解释理论知识,我们都能听明白。在村实践的时候,帮带老师会教我们与老百姓沟通交流,都是些好法子,很受用。”
学员论坛(资料图)
为确保村级后备力量的培训实效,加强村级后备力量的管理使用,塔城地区健全完善“动态评估,跟踪问效”管理制度。围绕选拔、培育、实训、帮带等关键环节,逐人建立培养对象纪实管理库,客观真实反映集中培养全过程。组织专业骨干力量,逐人开展村干部岗位匹配度分析,合理提出使用建议,及时反馈培养对象所在地*组织,确保集中培养结束后,乡村*组织能够做好接续培养。目前,全地区名集中培养对象中,*员占80.1%,担任村“两委”正职35名、副职名,领办农村产业61名。
塔城市喀拉哈巴克乡吐勒克库拉克村*支部书记陈景妮说:“年轻娃娃们学习回来后,变化可大呢!不仅解释*的政策头头是道,抓工作也有头绪了,有些点子让我们都佩服得很呢!现在都成了村里的顶梁柱!”(塔城地委组织部、塔城地区“访惠聚”办公室供稿)
编辑:丁玉标
责任编辑:张雪峰、刘国庆
审核:王新峰
推荐阅读学习不断档,入脑更入心小村笑颜多,幸福扑面来~我是一颗石榴籽丨确认过眼神,我们是一家人觉得好看,就点赞和在看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