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院皮肤科 http://m.39.net/pf/a_4655748.html最近,一条微博上了热搜
人们才发现,到了冬天,祖国的大西北,并不只是冷风的萧瑟、黄土的苍凉,还有那么多“美不胜收”!
但就如同说到“江南”,就会想起“烟雨”;说起“西北”,人们不免会吟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其中,很多对于西北的印象不免过于刻板。
真实的西北,是什么样子?
或许,可以跟着气象记者,从天气气候的视角了解一二!
1
西北的气候特点
根据地理区划,西北地区是中国西北内陆的一个区域,包括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长城以北,对照行政区划,大概囊括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陕西省。
干旱,是西北地区的主要气候特点。
玉门关
西北地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很多地区全年降水量不足毫米,属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和高寒气候。
其中,黄土高原年降水量在~毫米之间,柴达木盆地在毫米以下,河西走廊少于毫米,吐鲁番不足20毫米,几乎终年无雨。
黄土高原
但西北也有温润潮湿的地方。譬如,在秦岭以南的大部地区,年平均降水量超过毫米;在天山以北,因为能接触到大西洋“长途跋涉”来的水汽,气候也远比南疆湿润。
陕西商洛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所描述的,也是西北地区的常见天气——大风、沙尘。
山海情剧照
在新疆,“三山夹两盆”的复杂地形使南北疆风口大风较多。比如,博州的阿拉山口、塔城地区北部托里县老风口、克拉玛依市风口、阿勒泰西部闹海风区。
尤其三十里风区(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后沟至吐鲁番市大河沿)、百里风区(吐鲁番市鄯善县红旗坎至哈密市了墩一线),每年8级以上大风有多天,也是新疆出现12级(32.6米/秒)以上大风最多的区域。
牧群转场穿过三大风口
此外,冬季严寒而干燥,夏季高温,降水稀少,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较大都是西北地区常见的气候特点。
“其中新疆吐鲁番盆地为全国夏季最热的地区,托克逊县为全国降水最少的地区。”兰州区域气候中心总工程师杨金虎说。
2
大,西北
有人说,中国最配得上“大”字的地区,非西北莫属。
这里承载了从古至今中国人对于雄伟壮丽的全部想象。戈壁的浩瀚粗犷,草原的辽阔秀丽,雪山的巍峨壮美,河湖的奔腾浩荡……
而这些,也多与气候条件有关。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使这里的自然景观层次分明,从东到西有着黄土高原、戈壁沙滩、荒漠草原、戈壁荒滩。
甘肃皋兰县黄土地貌,摄影师
何旭龙
黄土高原的形成,也就是黄土的来源,比较公认的说法是“风成说”,主要是是第四纪冰期干冷气候条件下的风力沉积物。
在干冷的气候条件下,位于黄土高原西部的大陆内部地区气候更为干旱。大片沙土裸露,在西北风的作用下,搬运大量沙尘至黄土高原地区,由于风力减弱而沉积。年复一年,最终形成厚厚的黄土堆积。
甘肃靖远县北滩乡的黄土地貌,当地人称为香山,摄影师
生晖
西北的大面积戈壁,也得益于气候的塑造。科学家认为,万年以来,特别是几十万年以来的中、晚、更新世时期,中国西部地势不断上升,干燥气候区不断扩大。
这些地带表面沉积的砂岩、粉砂质泥岩以及砂砾岩等比较疏松的岩体在太阳和风的作用下,不断被风化剥蚀,变成大量碎屑物质。这些大小混杂的碎屑物质从山上崩解下来,开始在山脚下堆积起来。在洪水的作用下,被冲到较远的山麓地带,形成大面积的洪积平原。
每当干燥季节,在大风的作用下,洪积平原上的碎屑物质中的细砂和尘土被吹到天空中,粒径比较大的砾石,被留在原地了,形成了如今的戈壁滩地貌。
敦煌戈壁
西北的环境,让这里的人,往往也比较”大气“,相应的,西北的饮食风俗也多给人一种古朴、粗犷、自然、厚实之感。这其实也是受气候条件的影响。
西北地区属于大陆性温带气候,降水稀少,平均温度并不高,因此,农业多以耐寒耐旱的粮食为主,如青稞、小麦,玉米、马铃薯等。
在西北地区,家常食馔多为汤面,辅以蒸馍、烙饼或是芋豆小吃,粗料精作,花样繁多。农妇们也有“一面百样吃”“七十二餐饭食天天新”的本领。
同样是受气候环境和耕作习惯限制,西北人民食用青菜较少,一年四季有油泼辣子、细盐、浆水(用老菜叶泡制的醋汁)和蒜瓣亦足矣。但对肉食的处理却很有门道。整体看来,就是蛋白质+碳水爱好者的天堂。
臊子面
“碳水天堂”的另一层含义,在于这里甜到想哭的水果。由于日照充足,西北地区的瓜果都比较香甜,最有名的,包括宁夏的硒砂西瓜,以及新疆的葡萄、哈密瓜,等等。
3
美,西北
西北的美,不仅有豪迈,也透着婉约。这一切,也大多源自气候的塑造。
雅丹地貌
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玉门关西疏勒河中下游,新疆准噶尔盆地西部的乌尔禾、东部的将军庙,吐哈盆地的五堡、十三间房,塔里木盆地东缘的罗布泊北部、楼兰古城,北缘的拜城县克孜尔魔鬼城等地,分布着一种特殊的地貌形态——雅丹地貌。
青海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
现发现的绝大多数雅丹分布在极端干旱区,年降水量小于50毫米,植被稀少的平原地区,风蚀作用强烈;或较为湿润的洼地,盐类风化作用、地下水作用强烈的地区。
魔鬼城
很多学者根据地质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研究,推断高大的雅丹是在更新世冰期干冷多风的气候环境下形成的,或更早的干旱气候环境下形成的。
丹霞地貌
在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的张掖市,有着造型奇特,色彩斑谰,气势磅礴的丹霞地貌。
这些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由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加之特殊的地质结构、气候变化以及风力等自然环境的影响而形成。
张掖丹霞地貌分布广阔,场面壮观,造型奇特,色彩艳丽,是我国干旱地区最典型和面积最大的丹霞地貌景观,具有很高的科考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塞上江南
在大西北的高山荒漠旁边,虽然地处半干旱地区,但还有江南风光般的肥沃土地,这就是著名的“塞上江南”。
塞上江南,初名“塞北江南”,最早指今宁夏北部黄河河东灌区,今泛指宁夏黄河平原,包括宁夏北部银川市,吴忠市,石嘴山市和中卫市一带。这里自古修建秦、汉等渠,利用黄河水灌溉,农牧业发达,湖泊众多,湿地连片,风景优美,胜似江南。
塞上江南
"塞上江南"宁夏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水土资源得天独厚,黄河年过流量亿立方米,适宜自流灌溉和提灌。而且,这里8月的平均气温为21℃,最低气温10℃,是理想的避暑胜地。
秀美的塞上江南,雄浑的大漠黄河,神秘的西夏王陵,蜿蜒的明代长城,奇妙的沙中湖泊……令人流连忘返。
茶卡盐湖
“茶卡”是藏语,意即盐池,蒙古语“达布逊淖尔”,也就是青盐的海。
茶卡盐湖四周雪山环绕,平静的湖面像镜子一样,反射着美丽的令人陶醉的天空景色,被誉为“中国的天空之镜”,置身于盐的世界,漫步湖面如行走云端之上,水映天,天接地,人在湖间走,宛如画中游。
而它的形成,也与气候条件有关。
大约10~13万年前,茶卡盐湖当时是一个外流湖,向东流入共和盆地、注入黄河,后来发生构造隆起,使得茶卡盐湖变成了内陆湖。在晚冰期时,茶卡盐湖为淡水湖。
自全新世起,茶卡盐湖开始萎缩,出现盐类沉积,即便是在全新世中期的气候适宜期,茶卡盐湖仍表现为进一步的萎缩状态。全新世晚期,盐湖的萎缩咸化进一步加剧。
温度对于茶卡盐湖的形成演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对于晚冰期,全新世温度增高引起盐湖的蒸发量增大远大于降水量。
西北是厚重的
也是多彩的
真实的西北什么样
可能要亲自去一次
才有答案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