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一次 http://m.39.net/news/a_5218115.html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你心目中的最美家庭是什么模样呢?
3月6日自治区妇联“以巾帼心向*·共创新生活”为主题的自治区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周年表彰大会,会议表彰了“自治区五好家庭”、“自治区最美家庭”、“自治区城乡建功巾帼标兵”等。其中,塔城地区共有5户家庭被入选为“自治区五好家庭”、“自治区最美家庭”。
原来你所不留意的却是别人眼中最美好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5户家庭如何演绎幸福生活
自治区五好家庭
塔城地区沙湾县三道河子镇人民路社区
郑登琼一家
年春天,星光街小区异常热闹,郑登琼的亲朋好友和邻里街坊都来庆祝这个特别的婚礼,因为郑登琼的家里娶了个哈萨克族儿媳妇!
起初,因为风俗习惯、信仰宗教、语言不同,儿媳妇加尼亚在这个家中总感到很别扭,郑登琼看出后,就经常和儿媳妇沟通,一有空就絮絮叨叨地给她讲儿子小时候的趣事,讲汉族人的礼仪等。儿媳妇怀孕了儿子因为在外地打工没时间陪伴,郑登琼就陪着加尼亚散步、逛街,日子久了,婆媳两人的感情越来越深,从小就缺失母爱的加尼亚更是将婆婆当做自己的亲生母亲,郑登琼还为儿媳起了个汉族名字,佳惠。
郑登琼所住的小区是九十年代初的旧楼房,困扰居民生活的第一个难点问题就是吃水问题,每到夏天用水高峰期时,自来水就会因为水压不足而被关停,致使小区居民的生活极其不方便。而这个问题,也成为了郑登琼的一块心病。
年8月,郑登琼和儿媳妇加尼亚却不畏酷暑,她们连续多日查阅资料,实地调查,并将调查情况反映给社区,作为楼栋长的郑登琼率先为居民群众作出表率,用平时省吃俭用、节衣缩食的钱上交了元作为磁卡水表钱,同时还积极主动地配合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地做小区居民思想工作,一单元少数民族老人吾甫尔因为老伴常年有病,又没有退休工资,交不起水表钱,郑登琼了解到这一情况,她坐不住了,于是,她悄悄从老乡那里借钱为吾甫尔垫付了水表钱;70多岁的回族老阿姨赵金莲没有收入来源,老伴又去世了,郑登琼就帮助老人多方联系协调包联单位运管站为老人出了这部分钱。
星光街北小区是临街面的开放式小区,因此来来往往的流动人员居多,小区内的治安一直不够规范,针对这种状况,郑登琼利用休息时间在楼前楼后来回转转,在这里生活20多个年头的她,对住户都很脸熟,只要见到陌生的面孔,她就会留心观察,直到确定可以消除治安隐患,有一次,郑登琼上到顶楼看到有家住户门锁只有一个螺丝,门锁快掉了,她在原地等了很久也没主人回来,于是,她就独自去农贸市场找了修锁匠,花了12元钱将门锁修理好了,为此,小区居民还为她封上了“田螺老人”的名号。
看似质朴的语言、平凡的举动,却为身边的人留下了特别的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郑登琼老人已是满头白发,在星光街,常常还能够看到她和她的哈萨克族儿媳妇一起打扫卫生、为了小区卫生而忙碌着,看着她背影,人们并不觉得佝偻,反而觉得更加伟岸,而这样的感触,也正是郑登琼老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所留下的。
自治区五好家庭
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县巴嘎乌图布拉格牧场
帕格布·图娅一家
“家庭是船,事业是帆,帆儿推动船行,船儿扬起风帆。”巴嘎乌图布拉格牧场妇联主席帕·图娅在20年的风雨历程中,勤奋工作,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经营家庭,任劳任怨、默默奉献。工作上,得到了老百姓和同事好评。生活中,她爱着家人,关心他人,热心公益事业,同家人一起营造了一个和谐、温馨的大家庭。在当地人的心目中,只要一提及图娅的名字,大家都会情不自禁地赞赏她,夸她是一个好干部,好妻子,好媳妇,好母亲。她的家庭更是人人称赞的“五好文明家庭”。
一个家庭要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依靠共同经营,这种经营不仅是物质上的,更多的还要强调精神上的,培养共同兴趣爱好,相同的价值观,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等等。几十年来,图娅夫妇俩一直是这么做的。
刚组建小家时,丈夫张发勇在和克拉玛依工作,她在巴嘎乌图布拉格牧场担任妇联主席一职。生活上,他们相濡以沫;工作上,他们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着。丈夫休息回来,妻子总会为丈夫准备好热腾腾的饭菜。妻子周末需要下乡工作,丈夫便会放弃休息时间开车载着他。在基层妇女工作进程中,她首当其冲担负起宣传员的责任。为了帮助农牧区广大各族姐妹转变旧观念,做到增收致富,图娅不知踏入了多少农牧民的家门。外出打工的丈夫只要有空,不管天晴下雨,也会陪伴着妻子。
在爱的滋润下,他们爱情的结晶两个儿子出世了。孩子的来临,既给他们带来了为人父、为人母的幸福快乐,也增添了生活的琐碎和烦恼。而且婆婆年迈,丈夫在外打工,家庭的重担随之而来。图娅一边忙着工作,一边还得为呵护儿子,照顾婆婆忙碌着。即使生活劳累、艰辛,图娅也坚持着在抓孩子学习的同时,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培养孩子独立生活、学习的能力。与此同时,数年如一日照顾婆婆。平日里,他们夫妻俩非常注重严格的要求自己,用心关爱着身边的人。尤其是生活上贫困的家庭。她先后共帮扶2名困难户,每逢节日,走进他们家中与他们谈心,并送去面粉、清油、大米,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年7月日那天,她在县大十字看见一个5岁多的维吾尔族小女孩在哭,于是她就赶紧过去问她为什么一个人站在那。小女孩说,她和爸妈来上街,到这里给走散了,她又问她知道家住哪里吗?她说住维族街1社区,于是她不顾周末休息、烈日当头,把小女孩送到社区的家里,小女孩奶奶非常感激,当场块钱表示感谢,被她婉言谢绝了。
她是一个平凡的人,在众生中只是“沧海一粟”,但她很自信,也很快乐,因为她有值得为之付出的平凡岗位,有一个充满温馨充满爱的美好家庭。
自治区最美家庭
塔城地区额敏县上户镇干部
唐箐一家
年4月参加塔城地区招录考试,以笔试面试双第一的成绩进入额敏县上户镇政府工作,放弃了曾经上市公司优厚的工作待遇,远离自己的丈夫和十个月的孩子,一心扎根基层六年而无怨无悔。
曾和所有走出大学校门初入社会的毕业生一样,意气风发、果敢坚韧,只身留在了那座年青的军垦城市石河子,进入农八师龙头企业天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连续获得年度优秀通信员、优秀员工嘉奖。面对自己接到的录取通知书,又一次站在选择的路口,还有年仅十个月的孩子,自己心中已然不舍,可丈夫却说:去吧,无论在哪里,只要是自己的选择,我会一直站在你身后做你最忠实的支持者。
凭着对工作的热爱、执着与忠诚,能够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赢得了领导、同事和群众普遍好评。在基层工作中多次被评为“优秀工作者”、“优秀信息员”。虽然远离留在石河子的爱人,没有了从前优越良好的工作环境,一味在从前同事的挂记和担忧中得到质疑,究竟是什么让唐箐甘愿投身于基层小镇而无怨无悔。多年的时光,在诸多支持和收获的荣誉中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丈夫的大力支持,家人的默默付出,都是自己最坚强的后盾。
年中秋节刚过,丈夫患急性胰腺炎在石河子住院,自己却在岗位迎接地区文明委的检查,为了不使工作分心,父母商量,一个留在额敏县帮忙照顾幼儿,一个赶去石河子照顾女婿,等到所有检查顺利完成,医院,短暂的三天,又返回工作岗位,丈夫忍者疼痛一直微笑的说:“没事,你加油,我一如既往支持”。简单的话语,无私的大爱,是最真挚的支持和最无私的奉献。
年10月,母亲被查诊早期肺癌,自己请假照料,待到刚下手术能自己起身,母亲就连忙撵着女儿回到岗位去,大家都在忙,可不能因为我耽误你的工作,把儿子寄托给自己的大姨和舅妈轮流照看,父亲专程又从额敏医院照料,自己起身要走的瞬间,看到母亲背过身擦去的眼泪,自己万般不舍。总在索取、总在说着抱歉,却总在父母无畏支持中找到最大的慰籍。
年,在组织的信任、领导的关怀、同事们的信任下,在上户镇知青村任职第一书记,忙碌的工作更是聚少离多。
老百姓有事了总会第一时间找到她,谁家红白喜事了总也少不了她,村里的老人丢了牛,本不宽裕的家庭更加困难,自己就把驻村津贴拿出来帮助对方,为支持她的工作,丈夫休假时总会带着慰问品同他一起走家串户帮助群众,不光购衣购药还为自己的儿子结交了一名失去父母的哈族小兄弟,定期走访帮助。
几年来,父母给与了最大的支持,爱人给与老人最无私的关怀。在当前各项工作开展最关键时期,自己的爱人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辞去石河子上市公司副总助理的工作,来到额敏县,照顾老人、关心孩子、支持爱人,就如六年前站不变的承诺,你的选择,我支持!
六年了,以爱之名,扎根基层不言悔,愿做更好的自己去回馈家庭的爱与温暖。
自治区最美家庭
裕民县察汗托海牧场克什玛布拉克村
刘春萍一家
刘春萍是一位普通的村计生宣传员,丈夫是农民,女儿读小学四年级,多年来,她不仅工作认真,还把营建“绿色家庭”作为家庭建设的主要目标,并达到了很好的效果。时刻有着环保意识的她,积极引导着全村妇女群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自觉维护起了全村的公共环境。
从小生活在山青水秀的农业山村的刘春萍,从小树立了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所以她有极强的环保意识,这是长期养成的习惯。她认为,环保意识的建立,首先从家庭做起,刘春萍和她家属在家庭中带头开展环保行动,并用自己的行为习惯去教育、感染孩子,经常提醒家庭成员在各方面从环保定位,从思想上营造绿色氛围,生活实践中创建绿色家庭。
刘春萍一家是全村的绿色家庭,家里的庭院绿化率百分百,干净整洁,没有一丝杂乱。进入她家给人一种置身于大自然的感觉,和谐唯美。在她家感染下,全村的庭院绿化建设得到空前的推进,营造了山村优美的人居环境。年村委会成立了环保领导小组,组长由刘春萍担任,在长期的绿化美化工作中逐渐形成了各家各户自愿绿化、自愿树立环保意识,并实现了部分绿地村民认养。结合文明乡镇、村、“美德进万家”、“绿色进万家”活动的引导村民们积极开展“绿色系列”创建活动,她所在的村连续两年被评为“县级绿色文明新村”。
刘春萍一家在平时的生活中,都注重购买环保节能家电产品,购置电脑选防辐射的显示器,购置电视机选择防静电产品。为了减少一次性产品的消费,她要求家人杜绝使用一次性筷子;为了降低白色污染,她们一家坚决不使用塑料袋和一次性饭盒,家用照明电全部使用节能灯,并且出门养成随手关掉水电开关的习惯。她是这样做的,并且时时提醒身边的人,向村里人宣传节能环保知识,鼓励村民们积极做一个绿色环保的村民。
刘春萍一家人经常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她特别